崖州区:踏踏实实奔小康 千年古城谱写新篇章
五年前的1月2日,三亚市正式撤销崖城镇,设立崖州区。五年过去了,崖州区各项事业逐步起飞,承载着沉淀了海南文化的古城,正焕发新生机。
五年前,崖州全区生产产值42.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39.8:22.5:37.7。到2019年年末,全区全年实现生产总值预估60.76亿元,增长率达到14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13:54,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上涨,年均增长率达9%以上,高于全市增长水平,城乡面貌显著改善。
五年来,崖州区不断加大对自然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丽乡村成为展示三亚的一个窗口。同时,人文环境也得到改善,尤其是对于古城的修复,洗去铅华,越来越多代表本地文化的文化古迹被更多人看见。
(图片来源于崖州湾科技城)
如今的崖州,不仅有古城,还有“新城”,由南繁科技城、深海科技城、科教城、南山港、崖州湾中心渔港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构成的崖州湾科技城正在给这片旧土注入新活力。崖州,正从历史深处走来,以新的面貌在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建设征途上,书写着新崖州的故事。
“今年是第一次领分红,全村130户建档立卡户,每户都拿到了600块钱”,建档立卡户洪永全看着手里的第一笔分红,脸上洋溢着笑容说。
刚刚过去的2019年12月份,三亚崖州区抱古村举行首次睡莲扶贫产业分红仪式,向全村130户建档立卡户发放分红资金共计7.8万元。
“今年抱古村睡莲产业170余亩收入达50余万元,我们将拿出收入的80%发放给建档立卡户。”据抱古村第一书记王开茂介绍,当村委会负责人将睡莲扶贫产业分红资金一一交到每位建档立卡户手中,贫困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扶贫政策的好处。
而就在2016年,抱古村还是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
2018年,抱古村成立香水莲花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开展睡莲种植,不仅吸纳全村130户建档立卡户加入合作社,还鼓励建档立卡户到合作社务工,解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产业扶贫在建档立卡户中全覆盖,让建档立卡户有较稳定的增收来源。
搭上了产业扶贫这趟快车,抱古村村民也尝到了甜头。王开茂表示,抱古村计划在2020年扩大种植面积达200亩,还将探索多产业链条。
由于历史原因,十三五期间,崖州区贫困人口多,涉及范围广,25个村(社区)共542户贫困户,扶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通过给予优惠政策,开展产业扶贫,抱古村不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还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在三亚市崖州区像抱古村这样的依靠产业发展起来的村子,不在少数。
五年来,崖州区扎实推进产业扶贫,推广技术,及时嫁接南繁创新,因地制宜地借助完善基础设施、帮助就业、金融支持、开发光伏产业等多种形式助力农村发展。
仅2019年,崖州区上马的产业发展项目就有6个,并投资985.28万元,开工8个建设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凤岭、北岭、赤草等村借助农牧业产业项目,给本村村民以直接实惠,并形成示范效应。
目前,三亚市崖州区分布在25个村(社区)的542户共计2368人贫人口全部脱贫。
傍晚时分的三亚市崖州区雅安村,成群鸭鹅在田间自在觅食,美人蕉、睡莲等水生植物舒展花叶,周边百姓在乡间田埂上散步休憩。但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口污水横流的臭水塘,村民经过都要掩住口鼻。
崖州区基础条件薄弱,村民卫生意识差,环境问题曾是困扰当地发展和管理部门的“老大难”问题。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跟雅安村有一样发生巨变的还有崖州区梅联社区。9年前,因为缺乏环保观念,梅联社区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渔民生活收入方式单一,社区里一半的劳力外出务工,剩下的村民靠海吃海。
而今,恢复了碧水蓝天青山白沙的独特环境优势,梅联社区引入生态康养旅游理念,转型办起了100多户海滨民宿。旺季时,每天约有上千人光顾梅联社区及附近海滩,每间客房每月会为村民带来1000-1500元的收入。
这一切,得益于崖州区对环境治理的重视。
近年来,崖州区投资建设农村污水处理站,先后建设雅安、盐灶、凤岭三个农村湿地污水处理设施,解决农村污水横流问题。重点开展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完善垃圾收运系统,持续开展海水养殖专项整治工作。针对企业,严厉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强化企业环境守法意识和环保社会责任。
目前,全区18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已动工,27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由区政府随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实施。区内,鸭仔塘溪、漳波河水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开展“绿化宝岛”大行动,修复林地,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至60%。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在以前,有游客开车过来崖城,如果找不到中心渔港,很多人会告诉他,下了高速奔着‘臭味’而去一定能找到!”三亚市崖州区海洋水务局局长张怀良说,综合整治之前,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可谓是“臭”名远扬。
经历几次整顿和长期治理,如今水质净化、道路干净整洁、交易规范有序的新风貌,成为集生产、补给、加工、交易、储藏、避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渔港。
崖州区用行动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观做了最好的注解,环保意识也深入到每个村民的心里,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
如今在崖州区,低头见绿水,抬头见青山。
(图片来源于网络,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想都不敢想!”谈及村子变化,北岭村村民感叹。曾经的北岭村进村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没有路灯,连吃水都困难,更不要提产业发展。
从2015年起,为了切实帮助群众解决行路难、吃水难、生活不便等问题,崖州区安排各个驻村组干部到各村实地考察走访,全面了解村子的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和群众愿望,与村民们共同谋划,因地制宜制订了详细的基础设施完善措施。
截止目前,崖州区农村公路共159条,总里程为260.786公里;桥梁15座,572.9米;拥有二级公路1条、三级公路1条、四级公路157条;实现100%水泥混凝土路面。随着公路里程的延伸,密度的加大,道路通达能力和集疏运能力得到提高。
伴随着公路的通达,公交线网布局也渐趋合理,实现区域内“村村通”。截至2019年12月,共开通10条公交路线,并统一实行“2元亲民票价”。
政策亲民,设施便民。设区五年来,三亚市崖州区,围绕民生做足文章,无论是住房等硬件设施,还是教育、医疗等服务都得到长足发展。
自设区以来,截至2019年12月。完成860户危房改造任务,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安全有保障问题,实现让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有所安”。
2016年1月,崖城中学、中心学校、南山小学、水南小学先后获得省级规范化学校称号。崖州区成为三亚市第一批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
2018年12月,崖州湾科技城正式成立,围绕园区建设,崖州区全力服务崖州湾科技城建设,依法依规清理闲置土地、整治违规用地,重点保障三城项目土地供应。
随着崖州湾科技城的开发和人员的涌入,崖州又引进一批优质教育资源。三亚创意梦嘟嘟幼儿园、三亚寰岛实验小学已经开学,南滨小学和上海真学教育科技中心开展合作办学,部分公办幼儿园实施托管模式,为教育注入新生力量。
为引进来和留得住人才,崖州区继续在住房上下功夫,推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和管理,让在崖州区工作的人员能住有所居、安有所业。
主 编 / 全 妍
统 筹 / 黎 安
编 辑 / 周 瑜
来 源 / 人民网海南频道、古韵崖州综合
推荐阅读